大型地下水封储气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与锚喷支护研究

大型地下水封储气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与锚喷支护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12-30 分类:参考文献 喜欢:2773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地下水封洞库的原理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提出,并在世界上其它国家截止目前已成功建造了60多处地下水封式储能洞库,但我国仍未完全掌握地下水封储气库的核心技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外对于技术的保密。我国已建的汕头、宁波、珠海和黄岛四处地下水封储气库都是由瑞典、法国等国外公司主导建设,对一些核心技术不透露。因此,我国的地下水封储气库建设技术尚处于摸索和试验阶段,对水封条件下洞室群围岩变形破坏特点、规律的认识还不够,对围岩变形破坏的控制理论与方法还不成熟,因此,在我国当前能源地下储备建设热潮时期,开展地下水封储气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与锚喷支护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价值。地下水封储气库的工作原理为:利用油水不相混合的特性,合理控制地下洞库围岩中的水压力,使其在洞壁各处始终大于油压或饱和蒸汽压。由此可知,该类工程具有独特的工程特性,例如水幕系统持续地注入高压力水、洞壁高压力水持续地往洞内入渗、液化石油气频繁抽放所产生的动态内压等。这些独特的工程特性决定了水封洞库的建设不能照搬已有的其它地下工程经验和技术,而必须在深入认识建库地质环境条件基础上,开展针对性、创新性且满足工程需求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从工程岩体稳定性角度看,由于存在水幕系统的长期作用,因而稳定性分析中需要考虑水岩耦合作用。考虑到水封洞库都选择在岩性坚硬、结构面不太发育的较高等级质量岩体内,其结构面一般无充填、风化程度低,岩块与裂隙水之间的化学作用轻微,岩块和裂隙之间基本没有水量交换,即水岩耦合主要表现为裂隙渗流-岩石应力之间的力学耦合。再考虑到建库岩体结构面粗糙度一般较低,岩体的剪胀特性不明显,即对裂隙渗流特性影响明显的是其法向应力。地下水封洞库一般都处于浅埋状况,因为从水封原理和经济角度进行埋深设计时,只要地下水位面与洞库的高差大于储存介质饱和蒸汽压外加一定的安全超高即可,因而洞库围岩的应力强度比一般是较低的,即洞库围岩变形破坏模式主要受岩体结构所控制。由于上述地下水封洞库工程的地质特性,其锚喷支护方案也有别于其它地下工程,需要得到更具针对性和合理性的研究,从而为该类工程安全、经济地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本文以烟台万华地下水封储气库工程为基础,采用试验、监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互动并行的手段,进行地下水封储气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与锚喷支护研究。研究的核心是该类工程中地下水-岩体-支护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由此产生的岩体变形、破坏规律。主要内容有:块状结构裂隙岩体的网络模型,并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在现场水文试验、地应力测试及钻孔影像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洞库区结构面等效水力隙宽与法向应力之间的关系;基于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探讨水封条件下大型地下储气库围岩变形破坏模式、发生条件,揭示大型地下水封储气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基于Q系统与数值模拟,优化围岩锚喷支护方案,并基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支护效果评价。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钻孔摄像原理与空间信息架构关系,对钻孔摄像技术应用于倾斜孔中进行结构面产状测量的解译方法进行了推导,得出了精确的解析计算公式,并编写了相应的计算软件。理论测试表明,推导得出的倾斜孔内结构面产状计算的解析公式及其程序是正确的,可以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支撑和参考。采用PVC管模拟钻孔进行了钻孔摄像技术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当PVC管的倾伏向270°、倾伏角25°时,结构面产状的可靠度为0.10;倾伏向176°、倾伏角60°时,结构面产状的可靠度为0.67;不同PVC管方位下的结构面产状可靠度差异主要为PVC管倾伏角的不同所导致;对一般岩体工程须在倾伏角不小于71°的钻孔内进行测量。(2)对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算法进行改进,再将模糊隶属度和模糊加权指数引入其中,并在欧氏距离和标准偏差两个关键算式中增加指标权重,构建起可考虑多项分组指标及其重要程度的结构面自组织模糊聚类分组模型,推导了该分组模型下的结构面间距计算式,并编写了相应的计算软件。理论和实践表明该分组模型具有较好的普适性、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3)采用Excel生成伪随机数,AutoCAD进行三维结构面圆盘建模,成功地实现了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指出岩体结构均质区、基于工程地质条件与实测数据的网络模型校核的重要性,指出了采用实测数据对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进行校核时,不能校核各个结构面的具体位置,而只能对比一些统计参数,因为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只是统计意义上的仿真,并非真实场景的再现,后者错误认识是目前滥用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的根源。(4)由于计算机硬件的限制,目前对于数量庞大的结构面模型一般无法运算或即使能运算但由于数值截短误差而难以得到可靠的结果,因此通过设置直径阈值、产状差异阈值与中心点距离阈值的方式剔除短小、密集的结构面,在离散元模型建立之后,通过设置体积阈值删除易影响计算速率、易畸形的小型块体,最后通过给同一结构面赋予不同参数的方式来表征虚拟与真实结构面,由此成功地实现了基于随机模拟的岩体结构模型离散元表征,此表征算法全部利用3DEC软件中的FISH语言编程实现。(5)提出了一种结构面等效水力隙宽反演方法。该方法以钻孔影像、钻孔压水试验和渗透张量理论计算为基础,首先基于试算法确定折减系数,初步确定压水试段各结构面的等效水力隙宽;再对不确定性较大的等效水力隙宽采用遗传算法进一步优化,以最终获取更为准确的数值。其中裂隙网络计算法以单个的结构面为单位进行计算,而无需对结构面进行分组,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该方法能同时反演大量的结构面等效水力隙宽。(6)统计分析表明,平均隙宽是初始等效水力隙宽70~100倍的压水试段数占总试段数的77.5%,表明结构面几何隙宽与等效水力隙宽差异悬殊,在岩体水力学及裂隙渗流研究中需要特别注意这种差别:场区结构面等效水力隙宽分布在10-100um之间的数量约占总数的99%,且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是10~45um,约占总数的65%;当法向应力大于7MPa时,等效水力隙宽与法向应力的联系不明显,而小于7MPa时,等效水力隙宽随法向应力增大而变小的现象明显。(7)基于E.Hoek提出的GSI和Q值之间的关系式以及Hoek-Brown强度准则,结合室内岩石力学试验资料,提出不同Q值岩体的力学参数估算公式,并以Q值为4岩体为例,估算出其力学参数,再与施工巷道实际监测资料进行对比,验证了取值方法的合理与可靠性。基于室内结构面直剪试验,得出了相应的结构面力学参数。以含竖井、水幕巷道、支洞及主洞室的洞室群单元作为研究对象,考虑Q值为4的围岩状况,不考虑水岩耦合作用,按照实际开挖次序进行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各地下结构之间的距离是合理的,相互之间基本无影响,围岩整体变形破坏机制主要受二次应力的影响,围岩位移与塑性区较小(8)以主洞室模型为研究对象,考虑裂隙流-应力耦合作用,进行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主洞室左洞肩出现失稳块体的主要原因在于结构面与临空面之间的有利组合,失稳块体处的流场与其余地方明显不同,地下水流量与流速在该处急剧增大,这主要是隙宽在拉张应力作用下增大所导致的渗透系数增大的缘故,同时由于开挖面处水压力为0,组成失稳块体的结构面水力梯度较大,因而导致流速与流量变大。总体分析认为,出现失稳块体这种局部破坏的主要原因在于结构面的有利组合,地下水在其中起促进与加速失稳产生的辅助性作用。并着重指出,在处理失稳块体的同时及时采取合理的注浆堵水措施是十分必要的。(9)基于地下水封储气库工程条件,基于Q系统得出围岩锚喷支护参数,并分别从连续围岩与非连续围岩角度进行参数的校核,结果表明,连续围岩下Q系统确定的参数是安全的,非连续围岩下由于出现失稳块体,Q系统确定的参数是不安全的。综合认为,基于Q系统所得的锚喷支护参数不针对局部块体失稳问题,因而需结合离散元数值模拟等进行综合设计,并且在施工期要特别重视对可能发生的局部失稳问题进行提前甄别。(10)基于Q系统确定的锚喷支护参数,选定锚杆纵向间距、长度及喷层厚度作为优化指标,采用喷层位移、喷层受力、锚杆受力与节点破坏情况作为支护效果评价指标,基于正交设计得出试验方案,对每种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基于进化神经网络建立起支护安全性评价指标与锚喷优化指标间的非线性关系,在确定支护安全性评价指标合理数值的基础上对锚喷优化指标进行优化,结合该工程实际进展情况,表明优化后的参数对于特定Q值区段是安全、可靠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依据与参考。本文主要创新成果有:(1)目前钻孔摄像技术探测结构面产状时仅限于竖直孔,基于空间架构关系与钻孔摄像原理,提出了倾斜孔中结构面产状的解译算法,并试验研究了该技术的可靠性。在结构面组数划分中,解决了能考虑多项分组指标及其重要程度的分组模型问题。这极大地扩充了结构面调查与分析方法。(2)针对目前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的应用仅停留在几何层面的问题,基于3DEC软件与FISH语言,提出了基于随机模拟的结构面三维网络模型的离散元表征算法,从而使三维网络模拟能与力学计算衔接,且算法无需多建虚拟结构面,提高了计算效率。(3)目前工程中对岩体结构面等效水力隙宽难以确定,提出了基于钻孔摄像技术与钻孔压水试验,采用试算法与遗传算法反演等效水力隙宽的方法,该方法可同时反演整个压水试段的结构面等效水力隙宽,可靠性较高。再通过场区地应力回归分析,总结出了结构面等效水力隙宽-法向应力之间的关系式,为裂隙流-应力耦合研究奠定了基础。(4)目前地下水封储气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问题在国内研究较少,结论不系统,主要原因在于此类工程很少,从洞室群单元模型、考虑裂隙流-应力耦合的主洞室模型两种角度出发,通过大量的离散元数值计算,结合现场监测资料,进行了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分析,重点区分了二次应力、岩体结构与地下水在围岩变形破坏过程中的作用。(5)针对以往锚喷支护参数优化时易于陷入局部最优值的弊端,提出了基于Q系统初选锚喷支护参数,再通过正交设计、进化神经网络与数值计算进行优化的锚喷设计新方法。该种方法易于工程应用,在整个工程区内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作者】曹洋兵;
【导师】晏鄂川;
【作者基本信息】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2014,博士
【关键词】水封储气库;裂隙岩体;水岩耦合;变形破坏;锚喷支护;

【参考文献】
[1]刘立.水体中氮污染的去除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3.
[2]刘芳.基于TPACK的MindManager辅助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渤海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2014,硕士.
[3]雷志刚.含氟脱模剂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4]尹小龙,赵春霞,邢云亮,李云涛.原位聚合法制备的聚醚醚酮/膨胀石墨复合材料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5,06:149-154.
[5]吴俊杰.论村上春树文本中的暴力书写与灵魂救赎[D].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理论,2014,硕士.
[6]孙大宇.制造业柔性决策支持系统及智能技术应用约束条件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院,2003.
[7]朱永利,王德文,王艳.基于IEC61850的电力远动通信建模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21:72-76.
[8]刘金柱.GPS高程拟合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2013,硕士.
[9]许明月.肠愈宁颗粒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患者肠粘膜TNF-α含量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学位),2013,硕士.
[10]杨天娲.我国商业外观保护之显著性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2014,硕士.
[11]董园园.痛觉的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光学工程,2014,硕士.
[12]张鹤美.小鼠卵巢表面上皮细胞在自发恶性转化过程中间质性及干细胞样特征改变[D].苏州大学,卫生毒理,2014,硕士.
[13]刘荣霞.一种基于一维光子晶体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新疆大学,光学,2013,硕士.
[14]何德峰,丁宝苍,于树友.非线性系统模型预测控制若干基本特点与主题回顾[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3,03:273-287.
[15]张嘉.美国总统国情咨文演说历时文体分析[D].安徽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2013,硕士.
[16]吴强.政府机关低碳化管理监督研究[D].湖南大学,行政管理,2013,硕士.
[17]孙彦.风险决策中框定效应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004,硕士.
[18]王忠香.中医序贯方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2013,硕士.
[19]王慧之.校外英语培训机构与普通中学英语教学状况调查[D].延安大学,学科教学,2014,硕士.
[20]郭敬宇.基于粗集理论与免疫策略的入侵检测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2004,硕士.
[21]谭帅,常玉清,王福利,王姝.基于GMM的多模态过程模态识别与过程监测[J].控制与决策,2015,01:53-58.
[22]谷红梅.传媒类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3,硕士.
[23]于彩芹,任晖,刘艳东.开卷剪切自动生产线[J].一重技术.2002(Z1)
[24]朱松滢.论法院调解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法律,2003,硕士.
[25]曾莉婵.社区老年教育中的读书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2013,硕士.
[26]常静.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超音段音位错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2,硕士.
[27]胡爱娟.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9.
[28]王智勇,樊叶良,王银凯.低温热泵空调和配套锅炉的研发及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专刊).2003(01)
[29]彭康,郭金雷,胡娇,徐庆玉,王洛礼.近几年国内外关于苯并噁嗪树脂的研究进展[A].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覆铜板材料分会、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基板材料分会、国家电子电路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十五届中国覆铜板技术·市场研讨会暨覆铜板产业协同创新国际论坛论文集[C].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覆铜板材料分会、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基板材料分会、国家电子电路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4:5.
[30]李军,陈龙,陈波,秦勇.基于PSO-SVM的轨道交通车站安全态势预测研究[J].中国铁路,2014,08:100-104.
[31]杨振京,许清海,孟令尧,阳小兰,王开发.燕山地区表土花粉与植被间的数量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03,06:804-809.
[32]李正林.中文文本数据分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
[33]张敏.拖拉机HMCVT试验台测控系统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车辆工程,2013,硕士.
[34]孙萌.电液伺服系统同步控制的仿真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8.
[35]朱强.基于噪声信号的发动机故障诊断HHT-SVM模型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车辆工程,2011,硕士.
[36]舒怀林.PID神经元网络多变量控制系统分析[J].自动化学报,1999,01:108-114.
[37]付婧.个人价值观与送礼行为关系的中美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2,硕士.
[38]凌飞.专业评估视角下江苏省独立学院专业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14,硕士.
[39]曹斌,涂序彦,赵解杨,刘劲波.基于分解-协调方法的协同设计(DCCD)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2,07:130-132.
[40]李亚平,王志通.近代中国内地会青海传教策略与方式[J].青海民族研究,2014,02:167-171.
[41]杨银科.基于交互白板技术的大学英语互动课堂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
[42]杨志伟.科幻电影空间造型表现研究[D].重庆大学,戏剧与影视学,2014,硕士.
[43]吴晓波,陈小玲,李璟琰.战略导向、创新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01:118-127.
[44]陈艳波,马进.一种双线性抗差状态估计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06:41-47.
[45]李小龙.制造企业供应链可靠性指标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2013,硕士.
[46]陶宁.职高专业学习中的思想引导[D].湖南大学,教育学,2013,硕士.
[47]刘超.CoO/γ-Fe_2O_3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交换偏置效应[D].兰州大学,凝聚态物理,2014,硕士.
[48]王挺,汤雨.应用于微逆变器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13:121-126.
[49]宗志峰.LTCC微波带通滤波器集总电路和微带结构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50]刘明超.推拉理论下的赴美中国留学生移动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2013,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